.jpg)
说起“地道战”,人们想起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冉庄、焦庄户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宋辽对峙时期,人们也许就采用了“地道战”的战法。而且那个时期修建的许多结构复杂、设施完善的“古战道”,至今仍然埋藏在当时的宋辽边境——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村内的地下。
1991年,村内修路时发现了北宋真宗年代修建的古战道。战道从地面进深4米,青砖结构,顺砌,上下错缝,顶部为立砖顺砌。这种砌法与宋、辽时代营造法式一致。古战道宽2米,并排可立3人,高度为2—3米左右,下面青砖墁地,边侧设有流水槽、盛水缸,墙壁有台灯,顶部有通气孔,地道内有一深水井,地道两侧均有宽约2米的藏兵室,有的藏兵室内上有土炕。古战道在古镇地下四通八达,迂回曲折,通四门城楼,通片上村任家坟,初步探测约为1500米,现已发现和复修400多米。
张坊古战道历史悠久,近千年来因其引起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十分丰富,其中最令人熟悉的是明代任阁老的传说,传说明代皇帝任阁老,在宋代战道基础上,修复了古战道,并把其战道通向建在片上村的自家祖坟,其目的是在张坊镇楼可欣赏张坊古镇及拒马河的风光,下地道到片上祖坟处又可祭祀自己的祖宗。谁知这事儿不知怎地被当朝天子知道了,说是任阁老图谋养兵造反谋权篡位。故将阁老问罪斩首,后来查明任阁老建战道的原因,觉得错杀无辜,皇帝便替任阁老铸了一个金头颅,随葬片上任家坟,也正是因为这种民间的传闻,被很多人误以为真,演出了一幕幕挖掘金头颅的丑剧,结果至今金头颅也不只去向。
张坊古战道除有“地下长城”之美称,作为宋辽时期的历史遗留,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处古代军事设施,向世人展示着古时战场的兵戈铁马、鼓角争鸣----------